今年的黑五网一促销与往年相比有显著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各大平台都大幅延长了促销活动的时间跨度。经过长时间的预热,卖家们期待已久的“真黑五”终于如期而至。
然而,实际销量却并未如预期般爆发。往年的这一天,卖家们的订单量或销售额总是热议的话题,但今年却显得异常冷清。有人可能会说:“黑色星期五主要是线下购物的盛宴,消费者都去实体店购物了,网络星期一才是线上消费的主角。”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根据Adobe Analytics监控的数据,黑色星期五当天在线支出同比增长了10.2%,达到了创纪录的108亿美元。这一金额是五年前同一天消费者在线支出的两倍多。然而,对于卖家来说,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乐观。许多卖家反映,虽然订单数量有所增加,但增幅有限。
整体而言,卖家的平均订单量仅增长了约两倍。许多卖家表示,这次黑五活动带来的流量甚至不如会员日和万圣节。有卖家抱怨道:“完全没有感觉到黑五应有的热烈氛围和火爆感觉。”
尽管有些卖家在黑五当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利润水平仍然很低,甚至出现了亏损的情况。例如,有一位卖家透露,虽然他的销量翻了两三番,但可能还是亏损。
此外,今年黑五的消费主力似乎主要集中在美国市场。相比之下,其他站点的销售业绩则逊色许多,即使是规模仅次于美国站的欧洲站也是如此。这导致一些卖家调侃说,欧洲站仿佛经历了一个“假黑五”。
针对今年黑五的销售状况,有卖家幽默地说:“我已经想好了理由,黑色星期五是美国传统的线下购物节日,线上电商平台想要爆单还得看网购星期一。”然而,如果观察线下实体店的表现,你会发现其销售情况同样不尽如人意。
以新泽西州郊区一家购物中心内的Abercrombie & Fitch服装专卖店为例,尽管推出了25%的折扣优惠活动,但其销量并未达到预期。一位店员感慨道:“黑色星期五早已今非昔比,如今大多数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网络平台上购物。”自疫情爆发以来,黑色星期五的传统盛况已不复存在。
从部分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来看,确实如此。比如,Sensormatic Solutions追踪的商店数据显示,黑色星期五的购物者流量与去年相比下降了8.2%。
显然,在今年黑五销售不佳的情况下,无论是线下实体店还是线上卖家都将责任归咎于对方。但实际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更为复杂。一方面,多平台的分流效应不容忽视。过去几年中,亚马逊几乎是黑五促销的主战场,但现在市场上涌现了许多新兴平台如Temu、SHEIN等,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和购买力。
平台数量的增加导致消费者群体相对固定,这自然使得每个平台分到的流量减少。根据一份早期调查,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Z世代消费者计划在Temu上进行黑色星期五购物,而24%的人倾向于Shein来购买他们的“黑五”礼物。
其次,促销活动的时间跨度也有所延长。
在本年度,无论是传统的巨头如亚马逊、沃尔玛,还是新兴的SHEIN、Temu、TikTokshop等平台,都纷纷延长了黑色星期五网络促销活动的时间。其中,Temu的促销周期长达47天,从10月20日开始就早早地启动了大促活动。市场研究公司Circana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有超过55%的假日购物者打算在感恩节假期前就开始购物,只有近四分之一(25%)的人认为他们仍然可以在黑色星期五找到最划算的商品。
旺季缩短使得卖家需要紧急调整销售策略。观察发现,不仅是黑色星期五,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传统热销节点近年来的销售情况也逐渐趋于平淡。一些卖家指出,以往海外销售旺季从9月份开始,而现在所谓的旺季只剩下黑色星期五结束后的短短十几天时间。具体来说,真正称得上旺季的时段——即无需打折促销即可实现销量增长的时间——仅仅存在于12月1日至12月19日之间。此外,当前旺季所获得的销量是以牺牲11月正常销售额为代价换来的;在此期间广告费用大幅上升,但转化率却未见提高。最终核算整体效益时甚至发现,这种情况还不如没有旺季时的表现好,因为如果没有旺季促销的压力,就不需要准备如此大量的库存,从而面临的风险也会小很多。
因此,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退出大型促销活动,坚持不打折的策略,按照常规方式经营业务。同时,对于旺季促销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平常心对待了。例如,在今年的黑色星期五当天,有些卖家可能正忙于刷新订单页面,而有的则已经将注意力转向了下一年度新产品的研发上。有一位来自福建的卖家表示,尽管他的销量比去年翻了两番,但总体而言并不算特别出色。无论结果如何,他并未过分在意,因为他正在忙着处理即将发出的大约400箱新品,根本无暇顾及具体的销售数字。
由此可见,下半年旺季促销确实出现了明显变化。未来,单纯依靠传统大型促销活动形成的集中爆发式销售模式恐怕难以维持下去。为了长期稳定的发展,卖家们必须探索更多元、长效且稳定的销售策略。